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ENGLISH 欢迎光临都匀一中官方网站

孔子的立身为人格言选

发布时间:2014-02-14 来源:佚名 阅读次数: +放大 -缩小

 

孔子的立身为人格言选(30则)

 

 

■关于正义

  【原文】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大意】看见可得的,要考虑是否应该得。

  【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君子要以义作为根本,依照礼节即道德行为规范去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关于仁爱(4则)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大意】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别人就是仁。”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大意】子贡问:“如果有一个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答:“哪里仅仅是仁,那一定是圣了!尧和舜这样的圣王都难以做到呢!所谓要让别人通达。能够拿对待亲近的人和事做比喻,推而去对待一切人和事,这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原文】子贡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是以使人。(《论语·阳货》)

  【大意】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把五种东西推行到对人处事的一切方面,就算是仁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到轻侮,宽厚就会得众人之心,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成效,慈惠就能够使用别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志十仁人不为保全生命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生命而成全仁德。”

 

■关于中和(3则)

  【原文】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大意】孔子说:“过分就像达不到一样。”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大意】孔子说:“君子强调和谐,但不无原则地盲从;小人盲从,而做不到和谐。”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有可行也。”(《论语·学而》)

  【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可贵。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依照和的原则去做,有的地方就行不通。为和谐而求和谐,不以礼的规矩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关于孝慈(4则)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大意】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事奉父母,时时都能做到和颜悦色可是件难事。有了事情,儿子代其操劳;有了好吃的,就让父兄吃:难道仅仅做到这些竟可认为是孝么?”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大意】孟武伯问孝。孔子说:“使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而不为别的方面的事担忧,就叫做孝。”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

  【大意】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能养活父母就算是孝了。人们对于狗马,也都是要喂养它们的。如果对父母不敬,怎么能与养狗养马区别开来呢?”

  

  【原文】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大意】事奉父母,要和颜悦色、委婉地规劝他们的过失。他们内心不愿听从,仍能尊敬和不冒犯他们,因此受劳累而不怨恨他们。

  

■关于诚信(1则)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可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大意】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对政府信任。”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而必须从这三者中去掉一项,应该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而要在这剩下的二项中再去掉一项,应该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大不了饿死,但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死掉,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了。”

  

■关于宽恕(2则)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大意】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躬身自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怨恨了。”

  

■关于礼让(2则)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不礼则绞。”(《论语·泰伯》)

  【大意】孔子说:“为人恭敬但不知礼,就难免劳倦;为人谨慎但不知礼,就会流于畏缩拘谨;为人勇敢而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为人直率而不知礼,就会说话刻薄,出口伤人。”

  

  【原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大意】君子为人处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谦恭而合乎礼节。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忧自己没有兄弟呢?

 

■关于持节(1则)

  【原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大意】志士仁人,不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生命而成全仁德。

 

■关于知耻(2则)

  【原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大意】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言行不符、言过其实为耻辱。”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急而

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付和颜悦色的样子,过分的谦卑恭敬,左丘明以此为耻,我孔丘也以此为耻。把自己内心的怨恨隐藏起来,与怨恨的人交朋友,左丘明以此为耻,我孔丘也以此为耻。”

 

■关于明智(1则)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知、明智。

 

■关于勇毅(2则)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大意】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认为义是最为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敢而不知道义,就会作乱闯祸;小人只有勇敢而不讲义,就会去做强盗。”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大意】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是谄媚。看到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干,是没有勇气。”

 

■关于勤俭(1则)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大意】一个叫林放的人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行礼,与其讲求铺张浪费,不如注重朴素节俭。丧礼,与其礼仪周到,不如内心悲痛为好。”

  

■关于敬业(2则)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大意】孔子说:“把所见到所听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版权所有:都匀一中 -2018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五星村(新一中)

电话:0854-4991412

邮编:558000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7007722号-3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32号

技术支持BY多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