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ENGLISH 欢迎光临都匀一中官方网站

食品安全知识

发布时间:2014-04-23 来源:佚名 阅读次数: +放大 -缩小

 

食品安全知识(一)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被套和勤晒被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一)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二)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物了一些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二)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三)不吃变质剩饭菜;

  (四)少吃、不吃冷饮;

 (五)少吃、不吃零食;

 (六)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七)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八)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九)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十)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食品安全知识(二)

 

一、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 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二、食品储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三、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一)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二)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三)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四)储存法: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五)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六)阳光晒: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版权所有:都匀一中 -2018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五星村(新一中)

电话:0854-4991412

邮编:558000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7007722号-3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32号

技术支持BY多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