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课堂】2017年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延寿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2017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3月18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观云识天”既与公众认知接近,接地气儿,又是大气研究中最基础性的难点问题之一。更好地认识云,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气环流的演变,促进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
与往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如“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等宏大主题和重大问题相比,今年的主题“观云识天”(Understanding Clouds)则与公众对天气气候的直接认知对接。
“与天气气候变化相比,观云识天尺度小却很重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许小峰介绍,对云的研究属于基础性、微观层面的工作,把它研究清楚,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等宏观尺度的问题更有帮助。对于公众来说,云能直接看到,也更接近大众的认知,甚至没有云的时候还很想念。因此,观云识天是个很接地气儿的主题,从微观细节入手让公众认识整个大气环流的演变,这对他们认识自然更有帮助。
从古至今,人们对气象的研究没有脱离过云。在古代,人们通过云的形状、状态、大小来认识天气;如今,科学家运用科学仪器定量地观测云,通过云系的分布分析天气形势。目前,得益于卫星、雷达这些最先进的探测仪器,我们还能看到云的内部结构,这更有利于了解云在天气过程发生中扮演的作用。
“观云识天”这一主题比较形象地展示了气象工作,云的状况和变化最能反映天气气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知识!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钩钩云指钩卷云,云体很薄,呈白色,云丝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下有较长的拖尾,很像逗点符号。预兆着阴雨将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灰布云指雨层云,云层厚而均匀,呈暗灰色,布满全天且完全遮蔽日月,云底很乱漫无定形。雨层云最好识别,它的出现往往会造成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一般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城堡云即堡状层积云,个体呈条状,垂直发展的积云形云块,并列在一线上且有共同的底边,顶部凸起明显,远处看去很像城堡。它的出现,预示着隔8-10小时左右可能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
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棉花云,雨快临”
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云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呈白色,类似小块积云的团簇,个体破碎如棉絮团。若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鱼鳞天指卷积云,形似鱼鳞,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间有明显的缝隙或云块边缘较明亮。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并逐渐融合成层,则预示很快会下雨或刮风;如果这种云变化不大,预示着晴天,即“天上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根据云的移动方向可以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等谚语就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
[2023-04-20]
[2023-04-20]
[2022-12-01]
剑水柔情起绿意,江天有意语依依——记2022年都匀一中退休教师交流会活动
[2022-11-08]
[2022-10-20]
[2022-10-20]
[2022-10-20]
和融共进实现新跃升、崇实致远创造新辉煌——副州长丁毅到都匀一中调研座谈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