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中国十大民间传说
文章来源:中国邮票投资交易网
中国的古典文学宝库中,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它们经过演绎、提高和升华,同样也深受群众的喜爱并流传至今。在代代相传的许多优秀传说中,“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四大传说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它们以其曲折动人的故事和生动感人的形象,表现和讴歌了我国古代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和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民间传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当推出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邮票时,受到集邮者的欢迎,下面把邮市上出现的相关票品向大家介绍一下。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2010年8月17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国家邮政局特地发行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该套邮票共4枚,画面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串联起来,正是一段有关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
关于孟姜女的有关邮品正在国家发行的计划研究之中。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另外见于《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传说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第三套民间传说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国家邮政局在2003年10月发行,1套5枚,以“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伤别”、“化蝶双飞”为题,外加小本票1枚。梁祝的爱情故事,凄婉悲怆,在海内外流传甚广,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套邮票再现了梁祝二人的爱情故事。同日发行了志号为2003-20M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小型张)1枚。 (1986年8月12日台湾省邮政发行一套五枚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各枚分别为求学、同窗、相送、抗争、化蝶)
董永与七仙女,民间广为流传的古代爱情传说。传说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天庭的七仙女被其孝行感动,于是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七仙女一夜之间织了十匹锦布,帮助董永偿债赎身,奴期从三年减至一百天。奴役期满后,夫妻双双把家还,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时候玉帝却下令七仙女返回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只好忍痛与丈夫诀别。
第二套民间传说邮票《董永与七仙女》是国家邮政局在2002年10月发行的,1套五枚,另发行小本票一枚。该邮票以传说故事中的“孝心感天、下凡结缘、织绵赎身、满工还家、天地同心”作为邮票图案,生动地反映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故事。(1971年9月22日台湾省邮政发行同题材邮票)
后羿射日,事迹见于《山海经》和《淮南子》,书上说: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国家邮政局于1987年9月25日发行的T120《中国古代神话》邮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为“羿射九日”。
嫦娥奔月,是我国十大远古爱情故事之一。晋书《淮南子.外八篇》中说,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大羿团聚。
1987年9月25日发行的T120《中国古代神话》邮票一套6枚,其第4枚为“嫦娥奔月”, 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1999-2《汉画石像》邮票一套6枚,第6枚为“嫦娥奔月”,邮票图案造型十分独特,嫦娥为侧面横向构图,面向左侧的蟾蜍圆月飞去,颇有汉代古风。
白蛇传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12月发行第一套民间传说邮票《许仙与白娘子》 ,1套4枚,小本票1本,以“游湖借伞”之奇遇、“仙山盗草”之险情、“水漫金山”之恶境,以及“断桥相会”之悲情为主题,将传说中的情节描绘得惟妙惟肖,灵秀清新。(1983年6月15日台湾省邮政发行一套四枚邮票,“许仙与白娘子”,票名分别为游湖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寺、镇塔)
柳毅传书,也作柳毅奇缘,柳毅是唐朝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里的男主角,这部传奇说,柳毅是湖南人,他在赴京的考试中落第,归途行经泾阳时,遇到一个牧羊女子,自称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嫁出后受到虐待,要柳毅为她传书给洞庭湖龙王,打救她的灾难。柳毅做到了,龙王为了答谢他,愿意把龙女许配给他。他当时婉拒了,说「始以义行之志,岂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不过,后来他在两度丧妻之后,最后还是娶了龙女,并且成为水神。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7月17日发行了志号为2004-14T的《民间传说—柳毅传书》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是:龙女托书;传书洞庭;骨肉团聚;义重情深。同日发行了小本票编号为(27)2004的《民间传说―柳毅传书》特种邮票,本票1本。
八仙过海:"八仙"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更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7月30日发行《神话——八仙过海》特种邮票2004-15 1套1枚(小型张),小型张邮票为异形齿孔。2003年、2004年我国台湾省也分别发行了《八仙过海》上、下辑两组邮票各4枚,邮票画面亦为八仙过海。
哪吒闹海,故事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后又在明代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有详细描写。传说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取名哪吒。哪吒自幼喜欢习武,一次与伙伴在海边嬉戏时,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残害儿童。小哪吒义愤填膺,挺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降罪于哪吒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愿牵连父母,悲愤自刎,还筋肉于双亲,借着荷叶莲花之气脱胎换骨,变作莲花化身的哪吒。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
圣文森特在1996年中国举行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期间为中国动画电影和《哪吒闹海》专门发行了纪念邮票,其中动画电影发行一组5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
[2023-04-20]
[2023-04-20]
[2022-12-01]
剑水柔情起绿意,江天有意语依依——记2022年都匀一中退休教师交流会活动
[2022-11-08]
[2022-10-20]
[2022-10-20]
[2022-10-20]
和融共进实现新跃升、崇实致远创造新辉煌——副州长丁毅到都匀一中调研座谈
[2022-10-14]